养老资讯
毛泽东创办书社缺少经费,杨开慧劝说母亲,捐出杨昌济的奠仪费   
2020年12月26日 来源:本站原创

     1914年,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。在这里,他结识了众多老师和好友,其中,与杨昌济老师的关系最为密切,毛泽东对杨昌济老师十分敬慕,经常协同其他有志同学,如蔡和森等人,一同前往杨昌济老师在长沙的寓所——“板仓杨”讨论时事政治和天下大局。

毛泽东创办书社缺少经费,杨开慧劝说母亲,捐出杨昌济的奠仪费   

而杨昌济老师的女儿杨开慧自幼熟读经诗,在父亲的熏染下,对时事政治也十分感兴趣。在毛泽东等人还没去杨昌济老师家之前,杨昌济老师就已经给杨开慧看过毛泽东所写的《讲堂录》。

    毛泽东写的这篇《讲堂录》总共有一万多字,不仅写了外国的人和事,还写了中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籍,从先秦哲学到汉赋到汉书,再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言论都有涉及。《讲堂录》涉及范围之广,内容之深刻,让还没有见过毛泽东的杨开慧,对毛泽东已经产生了敬佩之情。
后来,毛泽东常常协同好友蔡和森、陈昌、张昆弟等人前往“板仓杨”中讨论时事、聚会、高谈阔论;一开始,杨开慧只是默默地在一旁听他们讨论,不断地思考;后来,还能根据他们所说的事提出许多问题和自己的见解。
而毛泽东也对乐于参与时事政治讨论的杨开慧也非常关心,经常用简单易懂的话解答杨开慧的问题,给她讲解时事政治和革命大道理,并不断启发杨开慧思考,鼓励杨开慧有什么问题就问出来,勇敢表达。杨开慧还讨要了毛泽东的日记和文章,常常彻夜仔细浏览阅读,从中学到了不少毛泽东的思想和方法。
就这样,渐渐地,杨开慧的思想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逐步向前发展,不断思考革命的意义。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,两人的心灵也随之渐渐靠近了。
后来,杨昌济老师因受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一职而举家搬到北京,住在地安门豆腐池胡同九号。与此同时,刚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、因为要领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北京的毛泽东,也被杨昌济老师推荐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,担任管理员一职。
毛泽东居住在景山东吉安夹道7号,两家不远的距离,使得毛泽东可以经常出入杨家。就这样,杨开慧和毛泽东又在北京重逢了。毛泽东和杨开慧两人,都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,他们经常一起阅读革命书刊,他们不仅自己参加社会实践,还经常鼓舞其他同学一起参加社会实践。

毛泽东创办书社缺少经费,杨开慧劝说母亲,捐出杨昌济的奠仪费   

    杨开慧不仅经常地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各项活动,还听取毛泽东的建议,积极前往北京大学旁听,还认真研读了有关传播马列主义的进步书籍和杂志,深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,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人生观,还经常把自己写的文章拿去向毛泽东请教。
    毛泽东评价杨开慧的文章:有革命的慷慨精神。
就是在那个时候,兴趣爱好的相同,对革命的热情,毛泽东的心里已经对杨开慧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了;两人还经常一起前往故宫,香山,北海等地散步谈心,交流活动体会,研究国家和社会的问题。
    1920年1月17日,杨昌济先生不幸病逝于北京,在众人的安排下,杨开慧全家扶柩南下,返回湖南板仓安葬父亲杨昌济先生。安葬完父亲之后,杨开慧返回长沙,想继续找学校就读,但是,她在北京剪的短发被众多学校视为“过激党”而拒绝她入校。
    一天,在父亲生前好友李尚聃先生的带领下,杨开慧穿着一件粗布开襟衫和一条青色裙子,带着自己的短发,一起走进了福湘中学的校长办公室。当时,福湘中学的校长是美国的一个传教士凌支尼。
凌支尼校长放下手头的笔,抬头一看,一个短发女生站在他的面前,当时心里就在想:从北京来的,就了不起呀,女孩子都开始剪短头发了。当时就拒绝收录这个学生。
    凌支尼的拒绝,让在社会上颇有名望的李尚聃先生冒火了:什么“过激党”!开慧是我朋友杨昌济的女儿,我朋友死后,作为长辈我就该照顾她。我担保,出了问题,我负责。就这样,在李尚聃先生的担保下,杨开慧终究还是成功进了福湘中学的选修班。
    福湘中学在长沙市城北兴汉门外,它不是中国人创办的学校,而是美国在长沙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,可以说,福湘中学是美国在20世纪初设置在湖南的文化据点。
因为是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,所以,美国传教士在这里地位极高、权力极大,他们不仅让学生要尊孔——背诵四书五经等,还要求学生每天早晚背诵圣经,在吃饭之前要先祷告耶稣周日上午还要去教堂顶礼膜拜等。如有违反者,要么处分,要么开除。




(编辑:xiaosha)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热门文章